蔡宜骅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21-01-05 12:30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在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上
蔡宜骅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工作回顾

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履行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迅速在全市政协系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引领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刻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判断,奋力投身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握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要求,更加坚定推进淮南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研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抓住督查契机,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落细落实。配合市委迎接省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情况督查,市委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先行启动市级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了督查报告报市委。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县区政协在现有内设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建或挂牌等方式,设立专委会综合办公室,适当增加领导职数、行政编制和公益性岗位,加强人员配备,着力破解“一人委”的问题。市政协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工作的指导意见》,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90个乡镇(街道)的委员召集人开展培训,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

展现政协担当,积极投身抗疫抗洪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迅速行动起来,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广泛凝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共识。市政协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民主监督,成立5个工作组,走访企业200余家、村居社区50余个、贫困户100余户,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4期,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医疗卫生界的委员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经济、工商联和教育界的委员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学。面对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广大政协委员驰援防汛救灾一线,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疫抗洪斗争中,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共捐款捐物价值600余万元,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突出建章立制,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制度建设为主攻方向,制定出台了《市政协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梳理了在政协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方面需制定、修订的制度25项,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在本届政协任期内,初步形成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2020年共出台了《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试行)》《履职量化考核细则(试行)》等15项制度。对已出台的制度坚持定期调度,增强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

二、以加快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

(一)落实新要求,政协党建工作引领更加有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重要”的新要求,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着力夯实“重要阵地”基础。制定了《市政协党组工作规则》,进一步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自觉服从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一年来共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报告工作8次,协助市委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分工方案》,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市政协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一入四建”工作的意见》,建立专委会党支部,调整委员党小组、委员小组,健全“双联系”机制,推动政协党建组织体系“两个全覆盖”。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市政协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出台了《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贯彻意见。

不断完善“重要平台”功能。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常委会、主席会、“政协大讲堂”、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年来,共召开市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7次,主席办公会学习35次,组织研讨发言110余人次;围绕《民法典》解读、“皖事通办”实践运用、委员履职交流举办3期“政协大讲堂”,政协委员累计参与300余人次。

充分发挥“重要渠道”作用。加强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有机衔接,市政协重点协商课题均由各专委会和民主党派共同承担,联合开展调研。一年来,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共提交集体提案46件、大会发言23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意见建议13条。开展党的宗教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民主监督,走访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宣传党的民族和宗教方针政策。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分析专题调研,摸清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现状和特征,了解他们的政治意愿和诉求。开展对台交流合作专题调研,走访在淮台资企业,助推国台办惠台26条措施落实,促进与台湾的人文经贸往来。

(二)立足新使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更加彰显

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全年共开展4项专项民主监督、5项重点调研、6项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认真落实《市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的意见》,开展预调研,熟悉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找准切入点;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外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精心打磨调研报告和建议案,力争把情况搞清,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提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召开“建立‘皖事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资政会,坚持问题导向,委托第三方开展问卷调查,学习借鉴上海市徐汇区、浙江省杭州市、衢州市等地先进经验,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10条意见建议,有力地助推了我市政务服务环境的改善。围绕“煤基固废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征集、策划“一主四副”系列提案,组建委员民主监督小组,推动煤基固废加工园区建设,走访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促进产学研合作,推进煤基固废的高值化利用。召开“大力发展港口经济”议政性常委会,就打造江淮枢纽港、推进多式联运、建设铁路“无水港”、融入空港经济区等献计献策,提出13条意见建议。围绕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对口协商,将淮南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赴淮南5个省属国有农场开展调研,与省农垦集团沟通对接,充分发挥在淮国有农场的独特优势,助推农业产业化和垦地融合发展。

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围绕疫情防控、减税降费、农村改厕、宗教管理等方面,与县区政协上下联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民主监督。在减税降费民主监督中,共走访企业118家,召开座谈会19场,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在农村“厕所革命”民主监督中,走访17个乡镇、32个村、132户改厕户,查看相关资料,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助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淮南落地生根。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对口协商,摸清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情况,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围绕学前教育开展界别协商,深入基层调研,分析民办园、无证园、配套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助推尽快补齐我市学前教育的短板。开展《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bte365官网_365bet官网备用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协商,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及企业开展座谈,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其中9条被采纳。围绕制止餐饮浪费、发展“地摊经济”、城中村消防安全等问题进行微调研,提出对策建议,推动相关工作开展。

(三)把握新趋势,民主协商的形式载体更加丰富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断丰富和拓展协商民主的形式、载体和渠道。

推动协商向基层延伸。在全市推广建立“委员工作室”,组织各县区政协主席赴亳州学习考察,在田家庵区召开现场会,遴选20名住淮省、市政协委员加入县区委员工作室。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委员工作室26个,进驻各级政协委员237名,全年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微协商132场。在全省率先建立异地委员工作室,依托上海淮南商会,组建住沪委员工作室,10名市、县政协委员进驻,为异地委员履职管理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为淮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出力。

推动协商向网络拓展。加强政协机关信息化建设,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疫情期间,首次与省政协联通开展远程协商。在“建立‘皖事通办’政务服务平台”资政会上,首次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和网络议政,由淮南日报融媒体中心新华社现场云进行全程网络图文直播,在淮南网、淮南日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淮南发布客户端等平台同步直播,受到广大网民高度关注,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发表评论900余条,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

推动基础性工作出新出彩。制定修订《提案工作条例》、《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提案办理工作考核办法》、《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十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296件,经审查立案248件。继续开展“提案撰写月”活动,引导委员在每年12月份集中精力深入调研,撰写高质量提案。建立社情民意信息定期分析研判和分级处理机制,一年来,共报送《社情民意》11期,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10人次;转有关部门处理12件;1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3篇被省政协采用,1篇被省政协评为优秀社情民意,创历年新高。出台《市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宣传工作的意见》,一年来,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江淮时报》、安徽政协网、《淮南日报》等媒体刊播各类稿件200余篇。

推动文史特色工作再上台阶。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市委、市政府承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研讨会”在寿县成功举办。会同省委宣传部、省社科院编纂《首届淮河文化论坛论文集》。与淮南师范学院共建“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制定《淮河文化十五讲·淮南篇》编写大纲。首次开展“文史资料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活动,和宿州市政协共同举办书画联展活动。

(四)树立新标杆,政协自身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四个一线”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责任担当。

着力增强委员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推进委员履职量化考核,修订完善《委员履职量化考核细则(试行)》,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2019年度考核中得分靠后的13名委员进行约谈,撤销2名涉嫌违法违纪委员资格。继续开展“界别活动月”活动,23个界别活动组共开展活动64次,参加委员670余人次,形成了一批具有界别特色的协商成果。开展第二期“委员风采”评选,大力宣传政协委员在抗疫抗洪、履职尽责中的先进典型。遴选第二批政协智库专家,坚持常委述职制度,遴选10名常委口头述职,其他常委书面述职。十五届三次会议以来,根据委员出缺情况及时增补委员12名,常务委员5名。

着力推进一流机关建设。扎实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陈杨方曹”、姚辉、李忠案件为典型,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积极配合做好市委巡察工作,对巡察反馈的问题照单全收,制定整改方案。市政协班子成员按照市委要求,认真落实脱贫攻坚、环保突出问题整改、招商引资、联系民营企业、后进党支部等包保责任,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强化正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021年工作安排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持续聚焦用力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根据全国政协、省政协统一部署,开设网上“政协书院”,把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政协大讲堂”等各类学习平台,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持续加强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团结引领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充分认识建党100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进一步推深做实“一入四建”工作,发挥专委会党支部和委员党小组、党员委员的作用,落实落细“双联系”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党建与履职工作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广泛凝聚各界共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中,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宣传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宣传我市“十三五”以来取得的新成就新气象,宣传“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新部署,引导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坚定信心、鼓舞士气,为“十四五”规划实施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

二、强化履职作为,在服务“十四五”开局起步上持续聚焦用力

保持“双月协商”频次。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召开资政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围绕发展园区经济召开议政性常委会,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助推淮南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围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开展市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界别协商,助推产教融合发展。围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开展对口协商,助推平安淮南建设。围绕淮河岸线整治与生态修复开展对口协商,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实施。

增强民主监督实效。围绕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专项民主监督,确保农民喝上放心水。开展“河(湖)长制”实施专项民主监督,加强与省政协、周边市政协的联动,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水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煤矸石非法堆场等民主监督进行持续跟踪。

提升调查研究质量。围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山石资源保护与山体生态修复、“禁塑令”实施、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围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开展立法协商,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市人大立法提供参考。

三、强化创新举措,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上持续聚焦用力

不断丰富协商载体。加强政协信息化建设,推进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制度化常态化,践行“网上群众路线”。进一步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的作用,及时反映群众意见,提出工作建议。以市委书记、市政协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为引领,不断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充分发挥“委员工作室”作用,继续推动住淮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入驻“委员工作室”,总结推广基层成功经验,进一步拓展功能、规范运行。发挥文史工作品牌效应,深化淮河文化研究,编纂出版《淮河文化十五讲·淮南篇》,继续推进成语典故之城建设和“双帽”七县(市)联谊等工作,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贯彻落实全国政协、省政协专委会工作会议精神,修订《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通则》。完善专委会与党政部门对口联系制度,将民主协商贯穿于活动选题、联合调研、信息报送、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推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加强专委会与各界别的联系,引导政协委员深入界别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加强与省政协、县区政协专委会的上下联动,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联合调研。

做好省委、市委督查“后半篇文章”。召开全市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学习借鉴外地政协好的做法,对我市政协的成功经验进行挖掘和总结,推动政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针对省委督查和市委督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着力破解基层政协“两个薄弱”、“四个模糊”的难题,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在淮南落地生根。

四、强化责任担当,在队伍建设上持续聚焦用力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贯彻落实全国政协《关于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委员履职管理,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继续开展常委述职评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举办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和“政协大讲堂”,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开展“界别活动月”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更多有界别特色的履职成果。完善“委员风采”栏目,大力宣传政协委员中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委员在本职岗位和政协工作中“双责担当、双岗奉献”。

深化一流机关建设。针对市委巡察反馈的问题,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改到位改彻底。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对机关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力度,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持续推进一流机关建设,激发机关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落实制度建设要求。按照《市政协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部署,制定《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等8项规章制度。落实《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办法(试行)》,对重点协商会、调研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进行分类评价,树立鲜明的质量导向。严格落实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制度执行,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长效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