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网站是正规平台吗_bte365官网_365bet官网备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召开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天我们邀请到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杨勋敏,市财政局农业农村科科长史金祥围绕相关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杨勋敏介绍有关情况。

杨勋敏: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借此机会,我就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通报。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落实“四个优先”要求,强化财政支农投入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安排保障领域,保持“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27.1亿元,比2021年预算增加3亿元,增幅12%。二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严格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9.4%,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从土地出让收入安排高标准农田市级配套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秸秆综合利用等资金1.5亿元。三是引导撬动社会资金。综合运用信贷、保险等,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一方面,完善粮食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统筹资金1.7亿元,在产粮大县全面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非产粮大县开展粮食作物补充性商业保险,探索开展粮食作物制种补充性商业保险。另一方面,发挥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模式,撬动引导金融资本支持乡村振兴。
二、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面对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等诸多因素影响,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22年市级累计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0.57亿元(其中支持寿县0.37亿元,占资金总量的66%);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14亿元,资金总量、增幅较往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二是精准匹配资金项目。采取会议调度、专项督查等多种形式,指导县区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督促县区提升资金与项目的匹配度,确保资金落实更精准、使用更及时。截至目前,全市已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47亿元,支出进度88%;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654个,开工率已达100%。三是突出资金扶持重点。围绕助力产业振兴,谋划956个项目,涉及总投资22.39亿元。按照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机制紧、群众生活密切、资金绩效高的原则,目前安排3.95亿元支持296个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温氏养猪、绿港现代农业等农业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围绕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短板,谋划1597个项目,涉及总投资11.1亿元,目前安排1.95亿元支持341个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受益乡镇村达203个。四是全面加强资金监管。会同乡村振兴局等六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在资金支持重点、支出方式优化、管理完善健全、强化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清单项目一律不得安排,并把衔接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定期对全市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调度通报,确保资金尽早发挥效益。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对资金管理不规范、支出进度较慢的县区进行专项督办,确保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高效合规。
三、稳定惠农政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一是稳定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在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4.74亿元和稻谷补贴1.6亿元的基础上,分三次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共计1.8亿元,保障种粮合理收益。二是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下达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1.74亿元,保障产粮产油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三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投入农田建设补助资金5.33亿元,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23.7万亩,同时,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印发通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四是完善粮食作物成本保险政策体系。市级财政安排保费补贴资金1217万元,在产粮大县全面落实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支持在非产粮大县开展粮食作物补充性商业保险,探索开展粮食作物制种补充性商业保险(将杂交稻、常规稻、小麦保险保额由650元/亩、620元/亩、610元/亩分别提升至1500元/亩、1300元/亩、1200元/亩),市财政给予25%保费补贴。
四、聚焦“两强一增”行动,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科技强农。市财政统筹资金500万元,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地见效,助力乡村振兴;投入农业发展资金200万元,重点支持种业发展,实施农业种子资源收集保护,良种用户攻关、公共检测,平台能力提升及种子质量安全保障行动;投入150万元以打造麻黄鸡全产业链项目为抓手,开展麻黄鸡产品品牌建设,提升麻黄鸡品牌价值及市场价值,延长产业链,带动企业增效、农户增收;投入200万元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千亩成片示范点建设。二是推进机械强农。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政策,2022年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594万元,做到农机补贴应补尽补。三是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乡村振兴带动一批、城镇化转移一批、完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五、围绕产业振兴,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市财政投入12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贷款贴息、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品牌建设、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等。二是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在全市推广农业生产统一大托管经营试点,支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截止目前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在淮南农业信贷担保在保余额8.1亿,担保贷款项目2609个。
六、坚持绿色导向,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一是支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市财政投入4400万元,支持2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和市级美丽乡村自然村建设。二是支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关于高质量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要求,市财政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600万元,按照每个厕所补助1000元的标准补助改厕建设,完成改厕11192户,同时对粪污资源利用、整改和管护改善及长效管控示范创建进行奖补。三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投入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1540万元,推动秸秆产业化利用增值,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绩效,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市场星报记者:
现阶段如何做好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
史金祥:
1.强化公共财政投入责任。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乡村振兴倾斜,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做到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2.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分阶段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到9.4%左右,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3.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淮南广电台新媒体中心记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的政策有哪些调整?
史金祥:
财政部门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围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继续通过原有资金渠道巩固“三保障”。将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坚持衔接资金管理办法不变、主管部门不变、分配方式总体稳定、支持重点进一步聚焦,稳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促进带动就业,力争过渡期内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平均增速。
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力度。突出重点群体,优先支持监测对象、脱贫户增收。突出重点内容,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聚焦关键。加强系统谋划,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解决产业提档升级的关键制约。
压实责任。压实县级主体责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资金项目指导监督管理责任,凝聚资金使用管理合力。聚焦项目储备、项目实施、绩效管理等重点环节,提升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水平。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